书斋 > 修真小说 > 罗云秀才传奇 > 第10章 秀才妙计解困局 鼓舞陶公甚温暖
炎热的夏日。
罗云路过茶亭,本打算在此歇息片刻,却发现亭中的石凳早已坐满了人。
罗岩家里有事这次没有一同前往。
罗云环顾四周,忽然注意到座位上有一位挑鱼苗的人。
看到鱼苗因为缺氧而昏昏欲睡,他大声嚷道:
“哎!这是谁的鱼苗?赶快挑起鱼篮来摇呵;不然,鱼苗就会死掉喽!”
这番话立刻引起了挑鱼苗的人的注意,他立刻起身查看自己的鱼苗。
果然,由于长时间静止不动,许多小鱼翻着白肚浮了起来。
挑鱼苗的人见状,赶紧挑起鱼篮摇晃起来,确保鱼苗存活。
一举两得,他趁机坐在了那个空出的石凳上,开始了他的纳凉时光。
挑鱼苗的人忙碌着,没有再去注意罗云。
罗云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周围的景色,感受着微风拂面,享受着片刻的宁静。
离开茶亭后,罗云继续前行,他来到了着名的明山碗窑。
这里以制作碗具而闻名,吸引了众多陶工前来谋生。
看到这些陶工们辛勤劳动的身影,罗云不禁心生同情。
他走上前去,与陶工们交谈起来。
当听到他们抱怨生活艰辛时,罗云安慰他们说:
“做了一双又一双,久久做来老债还。”
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些陶工们的理解和关怀。
然而,陶工们听了罗云的话后,有些不满,老债虽要还,但我们还想过得更好啊!
他们希望罗云能说出一些更积极的话来鼓舞他们的士气。
于是,罗云立刻补充道:
“做了一盒又一盒,不会饿倒做碗客。”
这句话立刻让陶工们露出了笑容,他们感受到了罗云的鼓励和支持。
如今,时光流转,揭西县城郊的姓韩人仍然以做碗为生。
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,但他们凭借着勤劳和智慧,过着安稳而充实的生活。
他们回想起罗云当年在明山碗窑留下的那句鼓舞人心的话语时,都会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力量。……
一个宁静而又风景如画的小村落,罗云秀才漫步而至。
他被这里的自然美景深深吸引,决定在这里驻足几日,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。
闲逛中,他来到了一户农家的门前,恰逢一位中年男子走了出来。
“老乡,”
罗云微笑着开口,“我被这里的风景迷住了,想要在您家借宿几晚,可以吗?”
那老乡一口爽快的答应了。
于是,罗云便在这个热心的老乡家里安顿了下来。
感激于这位慷慨的主人提供的临时栖息地,他决心为这家人做些事情来表达谢意。
罗云走进村中的小商店,购买了红纸,挥毫泼墨,为这家写了一副对联:
门对千根竹,
家藏万卷书。
他带着对联回到老乡家中,并对他说:“我希望这幅对联能给您家带来书香之气,愿您的后代都能成为读书之人。”
老乡听了非常高兴,立刻将对联郑重其事地贴在了自家的大门两侧。
对面的地主老财看到了这一幕.不高兴了;
他拥有的一大片竹林正位于这对联所说的“门对”之处。
心生不悦,觉得这是对他的挑衅,便命令人将那些竹子全部砍掉,仅剩下了一片凌乱的短竹桩。
罗云见状,只是微微一笑,将对联稍作修改:
门对千根竹短,
家藏万卷书长。
地主老财看到后更加气愤,再次下令将那些短竹兜也挖掉。心想,这下看你还怎么改!
但罗云毫不气馁,反而将对联巧妙地调整为:
门对千根竹短无,
家藏万卷书长有。
地主老财看罢,愤怒至极,竟气得晕了过去。
那位好心的老乡则喜上眉梢,门前的竹子砍掉了,变得开阔明朗,而且对联的吉祥寓意预示着他的家族未来定会代代出贤仕。
……
离开的途中,罗云想起了一个古老的故事:
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遥远的村庄里,住着一位富有的地主,他的家业庞大,土地广阔,仓库中的粮食堆积如山。
然而,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疑虑和不安,因为他始终不相信身边的人,总觉得他们会欺骗和背叛自己。
为了证明自己的担忧是有根据的,他决定对自己的长工进行一系列的考验,以测试他们的忠诚与老实。
首次考验在一个寒冷刺骨的冬日进行。
地主命令家中最强壮的长工在院子中站立一整天,不允许动弹,即使是在寒风凛冽,大雪纷飞的极端天气下。
那个长工名叫李勇,他没有半句怨言,坚定地屹立在冰冷的雪地中,眼神坚毅,如同一棵不屈的树,度过了那漫长而艰难的一天。
第二次考验来得更猛烈,正值夏日炎炎之际。
地主命令李勇肩挑两筐沉重的煤炭,从煤矿一直走到地主家的厨房,整夜不停歇。
李勇默默地承受着重量和疲劳,汗水浸透了衣服,滴落在炽热的煤炭上,化作一缕轻烟。

他挥汗如雨,工作了整整一夜,直至任务完成。
第三次考验则更加微妙且狡猾。地主故意在计算米担时少报了一担的数量,然后让李勇将这五担米搬运到仓库。
李勇依然不声不响,将所有米担搬到了指定的地方。
当他发现数量有误时,他并没有趁机占为己有,而是如实向地主报告了错误,并确保所有米都被妥善存放。
经过这三次考验,地主对李勇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和欣慰。他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既忠诚又老实的长工,于是他开始更加信任李勇。
某日,地主举家前往亲戚家赴宴,将家宅全权托付给李勇看守。
李勇趁机盗取了家中最值钱的财物,装满了一担。
在临行前,他在门板上留下了一首意味深长的诗:
“一回老实雪里站,
二回老实挑煤炭,
三回老实多一担,
四回老实挑一担。”
这首诗似乎揭示了他对前三次考验的忠诚和老实,以及这一次他终于选择为自己的利益采取行动。
当地主归来,看到门板上的字句和家中失窃的景象,他愤怒至极,气得七窍生烟,悔不当初。
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于过于相信表象,没有看到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层次的动机。
他曾经以为考验可以揭示一个人的本性,但最终他却成了自己考验的牺牲品。
这个故事流传了很久,成为了后世关于忠诚、诚实和人性考验的警世寓言。
告诉我们,人心难测,表面的忠诚和老实可能只是一时的掩饰,而真正的品德和忠诚是需要时间和无数考验来证明的。……
罗云想了想,也对哈,因为:
路遥知马力
日久见人心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